氣體腐蝕測試是評估材料或產品在腐蝕性大氣環(huán)境中適應性的關鍵方法,尤其在汽車零部件、電子元器件、LED等產品領域應用廣泛。測試周期的設定和結果判定直接影響產品質量評估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氣體腐蝕測試的周期根據(jù)測試標準和產品要求而定。以二氧化硫腐蝕試驗為例,依據(jù)GB/T 2423.33-2021《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Kca:高濃度二氧化硫試驗》,試驗周期優(yōu)先選用1、2、5、10、15、20天,每個周期為24小時。如果在試驗過程中已發(fā)生腐蝕破壞達到不可接受程度,即試驗樣品的外觀或功能已經損壞,即可終止試驗。測試環(huán)境溫度范圍為15℃-60℃,濕度為50%-95%RH,氣體濃度覆蓋10ppb-25ppm,可模擬大氣中存在的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氮、氯氣等各種腐蝕性氣體,進行單一或混合氣體測試。
氣體腐蝕試驗結果判定主要通過外觀檢查和性能檢測兩方面進行。中間檢測可在每一周期結束前3小時內進行,檢測過程中允許打開試驗箱取放樣品,但開箱時間應盡可能短,且應在升溫前0.5小時內結束。電氣性能檢測通常在試驗箱內最后一周期結束前3小時內進行。外觀檢查和其他性能檢測則在試驗結束后,按標準大氣條件下恢復1-2小時后進行。
在判定標準上,主要關注腐蝕產物的生成情況、外觀變化(如變色、起泡、剝落、點蝕等)以及功能性能變化。例如,接觸件和連接件的腐蝕程度會直接影響其導電性能和機械強度,而電子元器件的腐蝕可能導致功能失效。腐蝕機理涉及氣體與金屬表面水膜反應生成強酸化合物,并通過化學反應產生倍乘效應加速腐蝕,因此測試結果能夠真實反映產品在實際使用環(huán)境中的耐腐蝕性能。
氣體腐蝕測試的周期和判定標準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jù)產品的具體應用場景、使用環(huán)境和客戶要求進行調整。通過科學合理的氣體腐蝕測試,可以有效評估產品的環(huán)境適應性,為產品設計優(yōu)化和質量控制提供關鍵依據(jù)。



